黑痣

黑痣

概述:日光性雀斑样痣又称老年性雀斑样痣(lentigo senilis),是雀斑中的一种,与老年皮肤退行性变及光照有关。以手背部、前臂伸侧、颜面多见。属中医黑痣范畴。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目前无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

病因: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日光的暴晒或紫外线照射过多可促发和加重本病。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的控制下,紫外线照射,老年皮肤退行性变及光照等原因导致颜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淡褐色或暗褐色针头至扁豆大小的淡棕黑色斑。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于暴露部位,面、手背等出现扁豆大淡棕黑色斑,稍高于皮面,表面光滑,伴轻度萎缩、散在的白色斑点及老年性瘀斑。中年发病,持续至老年,皮损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

并发症

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表、真皮交界处黑素细胞增多,基底层黑素增多,有时可出现日光性角化病的初期改变,称雀斑样痣样角化病(lentigoid keratosis)。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单纯性雀斑样痣  多见于儿童,组织病理可见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多,表皮突轻度至中度延长。
    2.交界痣  组织病理可见痣细胞呈巢状排列,缺乏树枝状突。
    3.恶性雀斑样痣  表皮萎缩,基底层有不典型黑素细胞呈非巢状增生。
    4.日光性角化病  皮损表面粗糙,有角化性鳞屑。组织病理可见表皮过度角化或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萎缩相间并存。
    5.色素性脂溢角化病  基底部不向下生长,两侧边界清楚,增生的表皮中可见鳞状细胞与基底样细胞。

治疗

治疗:轻者可外用3%氢醌霜、0.025%维A酸霜;每天2次,色深者可用液氮冷冻去除之。

预后

预后:中年发病,持续至老年,皮损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

预防

预防:防止日光长时间的暴晒。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